友谊,人类永恒的追求
友谊是什么?我想先讲两个古老的故事。
在《尚书·禹贡》中,记载着大禹治水的故事。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洪水,遍访山川,了解地形和水流的特点,与各地的部落首领沟通交流,最终制订出了一套治水方案。这次成功的沟通与合作,使中华先民们克服障碍而实现了共同目标,并且加强了部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。“茫茫禹迹,画为九州”,大禹的足迹遍布华夏,这才有了中华文明最早的疆域。试问,如果我们的华夏先民们没有沟通交流,会最终成就灿烂的中华文明吗?
在西方经典中,有一个关于通天塔的故事。说的是很久以前,人类用着同一种语言,他们想方设法造出一座城和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塔,企图通往天上。上帝来到人间,惊讶地看到了这一切,才意识到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类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,未来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。于是上帝决定打乱人类的语言,使他们之间不能沟通协作,造塔计划因此失败,人类各散东西,也就不再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。每次读到这篇故事,我都会想,如果人类依然用一种语言交流,世界会怎样?
这两个故事来自不同的时间、空间与文化,但它们给了我相同的启示:友谊是沟通交流、守望相助;友谊是打破隔阂、共同成就。
让我们的目光从古代拉回,聚集到当今生活,依然可以感受到友谊的力量。
今年夏天,我和家人回到了中国。在扬州,我们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。早在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就已经在扬州地区下令筑起邗城,并让人挖开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小型运河,此后运河工程不断拓展,并最终形成了京杭大运河、隋唐大运河、浙东大运河。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交通运输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,它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北方,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、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,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互补,统一而又各具特色。
在今天,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这份友谊的力量,绵延千年。
在美国,我住在城市的郊区。晴朗的夜晚,我有时会仰望星空,想象着有一天我们人类的足迹可以踏遍遥远的太空,在那里有不同于地球的瑰丽景色,有各种奇妙的异族文化。在新闻中,我看到中国空间站开启常态化运营,“天问一号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关于火星的消息,“嫦娥五号”带回了数以千计的月球样品。而另一边,我看到NASA启动了探索外太阳系的星际探测计划,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创造了历史纪录的发射频率,欧洲航天局继续推进星际航行计划。
凡此种种,仿佛预示着人类很快就要进入一个星际文明时代。然而,每一个国家都是这幅宏大蓝图中的一部分。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幅波澜壮阔的远景中,人类如果没有沟通与协作,还能实现跨星际的梦想吗?
无论过去、现在,还是未来,友谊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,友谊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共同命运,建构着我们和谐包容的世界,指引着我们携手走向更远的未来。
(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)
友谊是什么?我想先讲两个古老的故事。 在《尚书·禹贡》中,记载着大禹治水的故事。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洪水,遍访山川,了解地形和水流的特点,与各地的部落首领沟通交流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