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以载道:“念”
今心就是“念”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当下心。
同时“念”还是一个时间单位。《僧祗律》记载:“一刹那者为一念,二十念为一瞬,二十瞬为一弹指,二十弹指为一罗预,二十罗预为一须臾,一日一昼为三十臾。”这样算下来,一“念”为0.018秒。这也说明了人一个念头往往持续的时间很短,经常是杂念一个接一个。
把当下的心和读的经书结合起来,就叫念经。否则只能叫读经。孙悟空要变化也需要念动咒语,也就是说将当下的心和咒语结合起来才管用。口里面读着咒语,心里面想着其他东西就不能起作用。
一个云游的和尚晚上在山里行走,看到一间茅屋里面发着光。和尚走近从窗户一看,只见一位老者盘坐在地上,身上发着红色的光,嘴里默默念着什么。和尚知道这是一位有功夫的人。于是静静地在窗外等待,直到老者行功完毕,然后再敲门进去与老者交谈。
和尚问老者念的是何咒语?老者答曰:“唵嘛呢叭咪牛”。云游和尚说:“这是大明神咒,只是最后一个音不是‘牛’而是‘吽’,如果您能按正确的读音念,肯定功夫会更上一层楼。” 老者听了,也很感谢,于是就按“唵嘛呢叭咪吽”来念,因为没有形成习惯,需要经常纠正这个音。云游和尚在老者的茅棚住了2天,发现老者更正了读音之后,身上的光反而消失了。
这个故事说明了无论是念经还是念咒,心念专一是本质。达到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念念相续的一心状态,才是真功夫。
西游记有一个故事是黑熊怪偷了唐僧的锦澜袈裟,为了降服黑熊,孙悟空提议观音菩萨变为黑熊怪的朋友凌虚子去骗黑熊怪。书中写道:“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,无边法力,亿万化身,以心会意,以意会身,恍惚之间,变作凌虚仙子….. 行者看道:‘妙啊!妙啊!是妖精菩萨,还是菩萨妖精?‘菩萨笑道:’悟空,菩萨妖精,总是一念。’”
妖精和菩萨只是一念之差, 心里面有善念的时刻就是佛,能把善念一直持续下去就是成佛。
今心就是“念”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当下心。 同时“念”还是一个时间单位。《僧祗律》记载:“一刹那者为一念,二十念为一瞬,二十瞬为一弹指,二十弹指为一罗预,二十罗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