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乐夏令营老师随笔
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浮生,
一草一天堂,一叶一如来……
“一字一世界,一笔一乾坤。”汉字,这东方古老的方块字,是时间和空间,文明和智慧,情感与审美的高度融合。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“三美”:音美以感耳,形美以感目,意美以感心。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美食、美景、美好的情感……而我坚持让孩子学习中文的理由只有一个——“只因汉字太美!”古诗词就是汉字高度凝练的美吧!
试想带着孩子们去看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;去看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”;去看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;去看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若干年后可以与他们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”……也希望他们在经历“山一程、水一程、风一更、雪一更……”之际,想到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家人在永远温暖着他们。
记得2015年回国拜访王小音老师,她牵着我的手说:“你也真是!怎么不把孩子带过来给我看看……自己在美国带孩子不容易吧?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学好中文。”王老师是带过我七年的“西方美术史论老师”,但叮嘱的却是一句“一定要让孩子学好中文”。
不是么?我们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再去爱他人,才会去深情的留恋着这个世界。同样,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文化,才会去爱另一种文化。所以,一个用大半生心力去研究西方美术史的教授,她一定是深爱着中国文化的。我明白老师的深意,我们是不谋而合的。其实大宝从胎教开始就已经受中国文化熏陶了。我期许:“这个海外长大的ABC,并不一定要学贯古今中西。只希望你不为“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?”而感到困惑。能找到双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!自在、自信地悠游于世间。”
每年暑假,我都会带着儿子如约来到“同乐中文夏令营”,以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站在讲台上。今年我家大宝5岁多了,他与孩子们读诗画画玩耍,游走在诗词的字里行间,收获着诗意与美好。并且通过水墨画的艺术形式把诗词意境描绘出来,加深理解,背诵于心。画“春眠不觉晓”的萌猫,画“江南可采莲”的“鱼戏莲叶间”,亦或是画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画“桃花流水鳜鱼肥”;又或者是他们扮演的“松下童子言师采药”,“独坐在敬亭山的诗仙李白”,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和孩子们的童趣与想象力。
我们也一起学习茶艺“坐酌泠泠水,看煎瑟瑟尘”。当我捧起小茶童奉的茶,还没喝就已经被甜到心里。每天,练习书法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功课。“横平竖直是风骨,撇捺飞扬是血脉!”前两年网络上此句一出,一片叫绝,人心沸腾,快哉快哉!再来看看孩子们的字,那个天真稚拙,那个质朴自然。童年真好,各种美好而不自知。
汉字和诗词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。我们就这样一边学古诗一边认字,一个个神奇的方块字在孩子们心里流转。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。此刻正是对孩子们美育、诗教播种的时节。也许他们现在还不太理解诗中的意思,但相信总有一天,总有一处风景,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他觉得,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。
春天,看到了盛开的桃花,突然明白什么是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。
夏天,看到小舟在荷叶间穿过,知道了什么是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,什么是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。
秋天,过了天高云淡,就是凉风乍起,梧叶飘黄,知道了什么是“老树呈秋色”,什么是“苒苒物华休”。
冬天,西风凛冽,天空阴沉,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,到了家,烤着炉子,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。知道了什么是“晚来天欲雪”,什么是“红泥小火炉”。
让孩子背诗,便是将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与不美好,悄悄种在他心中。于是任风起云涌,他自宠辱不惊,这是诗的力量。我只是想把这个蕴藏大美的世界铺展在他眼前。等到终有一天,他亲眼见到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字与词,跟眼前的情与景重叠在一起。诗在生命中发挥的作用,常常是在某一个时刻变成了你的心事。
《颜氏家训》曰:“人生幼小,精神专利,长成已后,思虑散逸,固须早教,勿失机也。”康熙《庭训格言》亦重早教曰:“谕教宜早,弗敢辞劳”。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亦崇俭:“静以修身、俭以养德”。更有“苏洵纵性任儿狂,手捧诗书石后藏。兴趣栽培引上当,堪称教子第一方”。
而我,只是那“也学牡丹开的小小苔花”。惟愿用诗、书、画意去陶冶孩子乐观旷达的胸怀,有情有趣有义的人格。目送你们走远,而我会一直在那里。
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浮生, 一草一天堂,一叶一如来…… “一字一世界,一笔一乾坤。”汉字,这东方古老的方块字,是时间和空间,文明和智慧,情感与审美的高度融合。鲁迅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