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越千山,诗书春秋,成就一段跨越时空的忘年之交
《我的朋友》
种恺骅(7岁)
我有一个好朋友。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。
比如说,我们俩都喜欢吃红烧牛肉面,不过我们住在不同的国家。还有我们俩的年龄里都有“七”,不过我们不是一代人。还有……
等一下,有人可能会问,那你们怎么会成为朋友呢?
哦,是这样的:我的爷爷知道我和这个朋友都喜欢诗词,所以通过微信介绍我们认识了。
这个朋友就是柯松爷爷:他是爷爷奶奶的兵团战友,我的忘年之交。
柯松爷爷很喜欢写诗,写得也很好。我今年开始学习写诗,每次写了诗都请柯松爷爷指正。比如说,前一段我写的《春露》:
《春露》
朝露未晞松鼠勤,
春阳已暖百鸟鸣。
冰霜融汇滋根茎,
光景文化润吾心。
通过微信发给柯松爷爷,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复:
“恺骅:你好!读了你的诗作。非常好!写你自己熟悉的景与物、所见所闻:露珠、小草、鸟鸣⋯⋯绘声绘色,栩栩如生⋯⋯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诗句中的晞、暖、滋、润字均用得恰到好处。你能够把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,博釆众长,古为今用。很好!
商榷:第二句‘百鸟鸣’写成‘百鸟吟’如何?仅供参考。
祝好!
诗友 柯松”
这一改改得太妙了!不但随第一句押韵,而且也和第一句一样用了拟人的写法: 第一句里用“勤”形容了松鼠, 这句里则釆用拟人的写法,用“吟”来形容鸟儿在歌唱。
《春露》
朝露未晞松鼠勤,
春阳已暖百鸟吟。
冰霜融汇滋根茎,
光景文化润吾心。
我和柯松爷爷相识在疫情期间,至今还没有见过面。
最近,跟柯松爷爷提了我们的友情,他写了首《诗友情》:
《诗友情》
文化传承在少年,
诵读李杜赋诗篇。
笔耕不辍勤习作,
喜遇诗友越千山。
网作鸿雁传诗文,
相互切磋技艺添。
忘年之交常共勉,
企盼相见尽欢颜。
哈,“企盼相见尽欢颜”,又是一个我们俩的相同之处!
我也多么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啊!这样我可以飞回北京,和柯松爷爷见面,一起踏青,唱歌,读诗,写诗,那该多么美好啊!
柯松爷爷的评语:
此文章清新脱俗,令人感动。似信手拈来,却出其不意,才思敏捷,后生可畏!
家人寄语:
柯松爷爷称恺骅为“诗友”,在诗中用“商榷”与恺骅讨论诗的用词,引导他掌握写诗的规律。柯松爷爷的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,使我们非常感动。希望恺骅能把柯松爷爷在诗中对恺骅的鼓励和期盼牢记在心。有了柯松爷爷诗友的帮助,恺骅更增添了学习、传承中华文化的兴趣与决心。
《我的朋友》 种恺骅(7岁) 我有一个好朋友。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。 比如说,我们俩都喜欢吃红烧牛肉面,不过我们住在不同的国家。还有我们俩的年龄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