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手抓子弹
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不寻常的报道,战争时期,一名法国飞行员竟然用手抓住一颗子弹!当时,这名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中飞行,忽然发现自己的脸旁飞着一个很小的东西,他以为是一只小飞虫,于是轻松地伸手把它抓在了手里。低头一看,天呐,不是小飞虫,而是一颗德军的子弹!
如此匪夷所思的新闻会是真的吗?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分析,我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这则报道的真实性。
众所周知,子弹的速度非常快,约800~900米/秒,肉眼基本看不到它们的运行轨迹。但空气阻力能让子弹的飞行速度逐渐降低,飞行到最后时,其速度会减慢到40米/秒左右。这时,就有可能出现报道中的巧合——此时法国飞行员的飞行速度可能也只是40米/秒左右,而且他的飞行方向和子弹相同。对于飞行员来说,子弹就可能是完全静止不动或者只是在缓慢移动。此外,飞行员一般都会戴着厚厚的手套,根本感受不到子弹近100℃的高温,这样抓到子弹的可能性更大了。
以此类推,如果两个物体以相似速度朝相同的方向前进,那么两者就几乎相对静止,即使发生碰撞,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。
1935年,一个聪明的火车司机就利用这个原理,成功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。
由于火车蒸汽动力不足,司机就把36节车厢卸下来留在铁轨上,只把火车头和前面几节车厢开走。然而,司机太马虎了,留下的车厢恰好停在了铁轨的斜坡处。于是,这36节车厢就沿着斜坡滑了下来,眼看就要和后方开来的火车相撞了。司机急中生智,开始倒车,并逐渐将倒车的速度调整到和车厢的滑行速度差不多。这时,火车头和车厢的相对速度就非常缓慢了,于是,聪明的司机牢牢地接住了36节失控的车厢,没有造成一名乘客受伤,物品也几乎没有损失。
抓住事物发展的原理,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化险为夷。相反,在某些情况下,看似毫无威胁的物体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。
1924年,在一场汽车比赛中,就发生过一起西瓜伤人事件。当时,沿途的农民为了表示对参赛汽车的欢迎,纷纷将自家栽种的水果,如西瓜、香瓜等,向快速行驶的汽车抛去。没想到竟引起了严重的后果:这些水果有的砸坏了车,有的砸在了司机的身上,造成重伤,非常可怕。
水果怎么能变成和炮弹一样危险的“武器”呢?答案是物理学中的动能在起作用。参赛汽车自身的速度再加上水果被抛掷的速度,两者合在一起产生了破坏力极大的动能。一个4千克重的西瓜投向一辆以时速120千米飞驰的汽车所具备的动能,和一颗仅有10克重的子弹发射后所具有的动能是差不多的,因此,西瓜变成“炮弹”伤人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,飞机飞行速度已经达到830米/秒左右,与一颗刚发射出的子弹的速度相同。这时就得小心“西瓜炮弹”一样的危险品了,哪怕是一只小鸟,碰到这样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,都会变成威力无穷的“炮弹”。
(文章选自网络,选入课文时略作修改)
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不寻常的报道,战争时期,一名法国飞行员竟然用手抓住一颗子弹!当时,这名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中飞行,忽然发现自己的脸旁飞着一个很小的东西,他...